精选分类男生女生完本排行书单专题原创专区
阅读吧>其他>大秦相国夫人>第43章 四十三

大秦相国夫人第43章 四十三

作者:红姜花分类:其他更新时间:2022-03-03 14:35:49

043

“既是没有回答,妾便对秦毫无所求。”赵维桢坦然道。

座上的秦王一言不发。

七旬的老人,头发、胡子皆为雪白,可秦王嬴稷的仪态依然挺拔端庄。非为朝堂,不戴旒冕,因而赵维桢可以看清秦王那皱纹之下锐利的眼睛。

赵维桢就是不怕的。

怕什么?

见到历史名人紧张归紧张,但她敢当着平原君的面上吊,敢带着未来的秦始皇出逃,赵维桢没什么可怕的。

在当下的年代,一切抱负施展都建筑在胆量之上。死,反而是最无所谓的结果。

人不可能无欲无求,赵维桢也不例外。

所以赵维桢选择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说出来——

她要做官!

问她要什么?她要像男子般出入朝堂,参与朝政!

要是不给官职,赵维桢对其他赏赐还真没兴趣。

她又不缺钱粮资产——吕不韦乃一介巨商,家里穷的只剩下钱了。

甚至赵维桢对封侯加爵本身都没兴趣,反正等到未来小嬴政统一六国,搞起郡县制,一个两个爵位都白玩。

她只是想找个合适的位置施展抱负罢了。

吕不韦借着一张图纸,成功进入秦廷,得到拜谒秦王的机会。如今赵维桢亲自来了,马具、曲辕犁的图纸皆出她手,更遑论教导、护送质子归秦的功劳?

若是吕不韦做了这些事情,足以让他得到不小的官爵。

但赵维桢是名女性,所以不仅官爵没了,连在章台宫、在群臣面前得到召见的资格都没有。

既然不能为官,那赵维桢干脆什么也不要。

吕不韦见状,立刻出来打圆场。

他谨慎开口:“禀王上,孟隗出言,并非邀功,实属自省。”

秦王稷却是抬了抬手:“邀功就邀功,有功不能邀,以后谁还会为秦国做事?”

老秦王这么说,赵维桢就彻底放下心来。

看来秦昭襄王嬴稷,确实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国君。

也对,他可是能闲着没事提出要赵王为之鼓瑟的大魔王,足以可见秦王嬴稷的性格非常嚣张。这样强硬、嚣张又霸道的国君,肯定不会喜欢怯懦乖顺的臣民。

赵维桢说话干脆,他反而高看了几分。

再说了,秦王稷在位五十余年,各国往来的策士、客卿,他什么脾气的没见过?

比之那些只会说大话的人,赵维桢起码实打实于秦有功呢。

当然了,她也不会放过吕不韦递来的台阶。

赵维桢向来懂得见好就收。

她脸上依旧笑吟吟,顺着吕不韦的话回应:“夫君说的是,妾非邀功,实则自省。若说起诸家学说、研究些经营物事,孟隗还懂一些。可妾虽为人妇,却不懂女工,亦无操持家业的经验,这妇人做的实在是不称职,糊里糊涂的,该是自省多多学习才是。”

一番谦辞之后,叶阳后又笑了起来。

“这小妇人。”她看向身边的华阳夫人:“胆子大归胆子大,可也是大方呢。”

华阳夫人附和:“我看不仅伶牙俐齿,脑子也清楚的很。”

赵维桢保持着笑容,一句话不说。

反正她该说的都说了,话撂这儿摊明白了,甚至还借着吕不韦的台阶强调了一下:不当女官,别糊弄我。

《周礼》中有清晰记载一套完整的女官制度。

除却国君的老婆妾室们外,宫中女官,外命妇春官都有明确规定,主要做的也是祭司、宾客以及丧纪等等礼仪生产方面的工作,是和政治活动没有直接关联的。

赵维桢话说的很明白:我连吕不韦的老婆都没做明白呢,女官肯定不适合我。

“不过孟隗说得对。”

叶阳后很是慈祥道:“你们夫妇二人,因我秦国之事分隔四年。如今孟隗归秦,也该是给你们留够团聚的时间。本想请孟隗夫人入宫做女官,可仔细想想,这就是苛责不韦先生和孟隗夫人了。”

“也是。”华阳夫人笑着说:“不韦先生在秦四年,为我儿子楚忙前忙后,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。孟隗夫人回来了,也该是陪陪不韦先生。”

叶阳后:“还是尽快添个子嗣。”

赵维桢:“……”

吕不韦:“…………”

谁能想到他们两个现在住都不住一间屋来着!

看来天底下的长辈,古往今来看年轻人都是一个样子的。前有廉颇老将军说媒,后有叶阳后催生。

以为已婚妇人就能回避这个问题吗?太天真。

赵维桢不禁汗颜。

王后发话,赵维桢和吕不韦只能应下。

但秦王可不在乎吕不韦有没有子嗣,他还惦记着要给赵维桢赏点什么:“既是如此,那孟隗就当真什么都不要?”

赵维桢:“当真什么都不要。”

坐上的秦王稷如同孩子般“哼”了一声:“寡人给的,不要也得要,不然寡人的面子往哪儿放?”

赵维桢顿时哭笑不得:怎么国君还带耍赖的!

不过,既然你非要给,那我也不客气了。

这天底下没人会拒绝别人强送东西。赵维桢仔细想了想,还是开口:“要说所求,妾刚刚想到一个。”

“哦?”秦王来了兴趣:“孟隗快讲。”

“子楚公子之前说,希望我能继续为政公子教书讲学。”赵维桢解释:“妾欲挑几名与政公子年纪相仿的孩童一同授课,若是王室公子不可,请臣工家中适龄学童报名也行。”

秦王了然:“孟隗夫人想在秦办学。”

赵维桢:“……”

啊这。

这么一说,赵维桢心中一惊。

自商鞅变法后,历代秦王看那些来秦游历讲学的儒生们就不顺眼,恨不得要立法把他们全都赶出去。

要说办学,会不会让秦王不悦?

其实赵维桢完全没想这么多!

见秦王有惑,她干脆诚实回应:“……妾倒是没想这么多,只是觉得政公子初来咸阳,怕是没什么朋友,想为他找几个合适的玩伴罢了。”

特别是离开邯郸时,小嬴政刚与燕丹话别。

做什么能冲淡与朋友分别的悲愁呢?当然是交多多的新朋友,抓紧融入环境啦。

听到赵维桢这么说,特别是为了嬴政着想,秦王很是满意。

七旬的老秦王,笑起来仍然像是孩童般肆意:“好,好!我说政儿归来后,为何左一个孟隗夫人、右一个孟隗夫人,听得寡人心中酸溜溜。原来是师徒连心,相互挂念呢。”

赵维桢:“王上哪儿的话,我看政儿还是和您亲切些。”

提及宝贝太孙孙,秦王稷那叫一个高兴。

“孟隗夫人有大才能,愿意教我秦国的学童,寡人高兴还来不及呢。夫人大可以拿着我的命令去挑选孩童收徒,谁家不愿意,你就过来找我告状。”秦王说完,扭头看向太子安国君:“华阳宫可有空余的地方,供孟隗夫人授课?”

安国君颔首:“地方有的是,孟隗夫人若是愿意,随时可来华阳宫授课。”

赵维桢闻言一凛。

华阳宫,那可是太子的行宫!

在太子的行宫授课,这岂不是……由秦王承认的官学了?

赵维桢震惊之余,也觉得一股压力来到自己肩头。

她就真的是想为小嬴政找几名玩伴而已!

但秦王可不这么想。

他还挺满意这个安排呢!

孟隗开口回绝,秦王不觉得冒犯,反而还觉得这年轻妇人对他的脾气。

依照孟隗夫人的才能,若为男子,入朝为官定无人异议。但她为女子,历朝历代并无先例,这要和群臣掰扯起来,其中牵连太多,麻烦的很。

可要是不赏,也不行。

堂堂一个国,连个赏赐都给不出去,说出去实在是不好听。

明明有为官的才能,却不能为官。有贤能之人用不上,秦王心底也是着急。

而赵维桢随口一提,刚好给了他解决的办法。

无法入朝为官,那退一步去办学为师,总是可以的吧?

特别是赵维桢嫁给吕不韦之前,本就为稷下学宫的大能之妻。她助夫君帮忙教学的事情,在齐国人尽皆知。

这就相当于有教学经验,秦王吩咐下去,也有底气。

越想越觉得合适。

秦王肯定下来:“柱儿,这事就交给子楚协办。回头让子楚把适龄的学童整理出名姓,好叫孟隗夫人挑选。”

“是。”安国君领命。

“……妾谢王上恩赐。”赵维桢还能说什么?

国君定下来的事情,她也不能说做不了。

而且……

不就是带小孩吗!

教小嬴政一个也是教,之前燕丹也不是没带过。而且秦王都说了,是让赵维桢自己挑选学生,她完全可以专挑听话聪明的,教起来也省心。

终于把赏赐送了出去,秦王稷心满意足:“孟隗夫人愿意授课,是他们的幸事,不过——”

“王上请吩咐。”

“对待其他学童,孟隗夫人也得耐下心来才是,指导为主、训诫为辅。”

嗯?

赵维桢心底打了个问号,不禁疯狂反思起来:是小嬴政说她平时凶了?

不可能啊!赵维桢向来都是把嬴政和蒙毅当成同龄人看,不至于被抱怨凶神恶煞吧。

秦王又叹了口气:“不止是办学,家中亦是啊,夫人!不韦先生爱妻深切,夫人理应回以尊敬才是。”

赵维桢:“……”

秦王:“先生到底是秦国公子的先生,家中婆娘要是太悍,说出去也不好听。”

赵维桢:“…………妾晓得了。”

…………

……

等走出主殿,吕不韦只觉得自己惊了一身冷汗。

他知道维桢天不怕地不怕,但是没想到她的胆子能大到张口就撅秦王的话。

更是没想到……

吕不韦抬眼看向身畔的赵维桢。

四年前,吕不韦对赵维桢的印象只有“年轻”一词。入门时她才不过十七岁,稚嫩二字恨不得直接写在了脸上。四年之后,她也不过二十一岁,娟秀窈窕、端庄清丽,即使盘上妇人发髻,也仍然是一副朝气蓬勃的模样。

看着她如此年轻,却心比天高。

吕不韦想入秦廷为臣,她也想!

不止是想,还敢站在秦王面前据理力争,甚至还真叫她争来了机会。

秦王授意办官学,这是多少名士都没有的待遇啊!

不难想象,十年之后,秦廷里得有多少臣工尊她一句先生。

吕不韦心惊的同时,又不免对赵维桢生出几分敬佩来。

“夫人真是好胆量。”他停下步伐,亲切开口:“刚在王上面前,把我可吓了一跳。换做是不韦,不韦是万万没有这个勇气向秦王讨价还价的。”

他的本意是称赞赵维桢——谁还能和好话过不去不是?

但赵维桢偏偏就不为所动。

自家贤妻绷着那一张好看的脸,冷笑几声:“我看你胆子大得很。”

吕不韦:?

赵维桢:“家中婆娘太悍?你在咸阳还编排了我什么?”

吕不韦:“……”

目录
设置
设置
阅读主题
字体风格
雅黑宋体楷书卡通
字体风格
适中偏大超大
保存设置
恢复默认
手机
手机阅读
扫码获取链接,使用浏览器打开
书架同步,随时随地,手机阅读
收藏
听书
听书
发声
男声女生逍遥软萌
语速
适中超快
音量
适中
开始播放
推荐
反馈
章节报错
当前章节
报错内容
提交
加入收藏<上一章章节列表下一章>错误举报